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大腸直腸癌FAQ

年滿五十歲以上者應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每三到五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 高危險群病人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每一到兩年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對可疑部位做切片。


1.大腸直腸癌發生的原因?
答:大腸直腸癌發生的原因到目前為止仍然不十分明瞭,不過多數認為可能與食物或遺傳有關。最近十多年來,台灣地區由於工商業的發展、經濟繁榮、國民所得大大地提高,以及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傳統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發生很大的改變。在食物方面,肉類、 蛋白質、脂肪的攝取量提高很多,因此,大腸直腸癌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遺傳方面,腸癌的家屬或癌症家族徵候群等,得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目前雖然癌症的研究有相當程度的進展,如腫瘤基因及腫瘤抑制基因的發現,但仍有許多癌化的機轉不十分明瞭。總之,腸癌的形成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絕對不是由單一因素所導致的,而且它是由多種步驟演變而成。

2.大腸直腸癌的症狀?
答:
(1)血便
(2)大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秘或不規則〉
(3)痔瘡
(4)腹痛
(5)不明原因之體重下降
(6)肛門出血
(7)貧血

3.大腸直腸癌篩檢包括哪些項目?
答:大腸直腸癌篩檢包括:肛門指診、糞便潛血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及大腸鏡檢查。

4.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
答:第一類是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這些人可在大腸內看見數以千計的息肉,若不治療則百分之百會變為大腸癌。 第二類是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這些病人並無第一類病人的多發性息肉症,但有大腸癌的家族史,且發病年齡早,並可能合併其他部位的癌症,如卵巢癌、乳癌、及胰臟癌。 第三類則是以前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如罹患潰瘍炎性大腸炎,其他骨盆腔內惡性腫瘤並接受過放射線治療者,以及曾罹患大腸直腸癌並已治癒者。 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年紀則是一個主要危險因子。一般認為四十至五十歲以上的人得大腸癌的機會將增加。

5.我們應如何對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進行篩檢?
答:目前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對一般民眾而言,年滿五十歲以上者應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每三到五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 高危險群病人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每一到兩年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對可疑部位做切片。對患有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則應自十歲起每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直到40歲為止。40歲以後改為每三年做一次。同時也應每一到三年接受上腸胃道檢查看有無息肉。 對有大腸癌家族性史的人而言,當他有一個一等親的親屬罹患大腸癌時,他應自 35至40歲起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及肛門直腸指檢,並且每三至五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若有兩個一等親的親屬罹患大腸癌時,則應自35至40歲起,或自其罹患大腸癌的親屬發病年齡減五歲的年紀開始,每三至五年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三個一等親的親屬罹患大腸癌,或是有一等親的親屬在30以前罹患大腸癌時,則應考慮家族性息肉性大腸症候群或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的可能性。

6.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
答:大腸直腸癌主要的治療方式仍以手術為主,輔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摘譯:王滿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